立即下载
蝶变胜花村 ——凤凰县胜花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
2021-09-27 10:50:36 字号:

蝶变胜花村 ——凤凰县胜花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

中共凤凰县委办公室

山水家园.jpg

山水家园。曾文松 摄

胜花村距离凤凰古城18公里,属于苗族集中区、水库搬迁移民村、合并村和苗族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脏村和乱村。近年来,胜花村坚持长短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干部村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小木耳大产业.jpg

小木耳大产业。曾文松 摄

产业之变:由单一农业向多产融合发展。过去的胜花人,祖祖辈辈延续种植水稻、烟叶、玉米等传统作物,依赖靠天吃饭,经济效益很低。近年来,按照方向明、规划清、措施准的要求,胜花村形成“一果一叶一车间”产业格局,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村种植猕猴桃1000亩,户平均增收4500余元;栽种祁门红茶500亩,户均增收5000多元;建成雨伞加工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上千人。纳入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景点集群(特色)村镇后,村集体以流转土地入股形式,与凤凰县铭城公司合作,每年获得旅游分红5万元。

环境之变:由偏远脏乱向美丽乡村转型。过去的胜花村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文化广场、无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被外人调侃为“八无村”。村间道沙土铺成、凹凸不平,草堆、粪堆、垃圾堆随处可见,人畜混居、蚊蝇滋生。为此一段顺口溜流传至今:“人在泥地走,水在地下流。几天不落雨,水能贵过油。”为改变贫困落实面貌,胜花村扎实推进路网、水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完成了停车场、机耕道、通组公路、自来水管道、灌溉水渠等项目20多个。受益更大的是即将建成胜花大桥,通车后村里到县城仅8公里,比原来减少10公里,区位条件大为改善。

治理之变:由软弱涣散向先进典型转变。过去胜花村是个“问题村”,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矛盾纠纷不断。胜花村党支部曾是全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全镇倒数第一,一度出现“干部干、村干看、群众靠边站”的局面。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和凤凰县职业中专驻村工作队入驻后,常态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每周上村干部家一次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讲一堂微党课、共做一顿饭、干成一件事),搭建起了干群连心桥,村里整体面貌、治理能力、干群关系迅速改善。2019年,胜花村获得“全州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获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州级示范点。2020年,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普查、省脱贫攻坚实地考核,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满意度接近100%。

美丽村庄.jpg

美丽村庄。曾文松 摄

生活之变:由收入微薄向整体小康迈进。过去的胜花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2%,2017年人均收入2372元,仅为全县平均35%、全省平均25%。摆脱贫困成为胜花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重点、补短板、打基础,胜花村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的状况发生了深刻改变。全村98户413人如期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6万元,近几年累计新修楼房377栋、购买小轿车86辆。

胜花村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带领广大群众,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探索实践的“四个坚持”宝贵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胜花村的村民在村里的伞厂缝制雨伞,实现在家门口就业.jpg

胜花村的村民在村里的伞厂缝制雨伞,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曾文松 摄

坚持产业富民,整村推进增活力。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首先要找到合适产业。三年来,驻村工作队按照依托第一产业、吸纳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思路举措,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探索规模经营之路,规划打造1000亩猕猴桃、1000亩茶叶产业园,有效解决了分散种植、粗放经营、靠天吃饭等诸多弊端。成立茶叶、猕猴桃两个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户“人均一亩产业”,实现了栽下去、活起来、变商品的目标定位。

坚持市场导向,共建共享搭平台。后疫情时代,驻村工作队针对产业丰收和外贸受阻两大考验,构筑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探索实行“五头”模式,即引进龙头,对接步步高集团、湖南佳惠集团、搜农坊公司,建立胜花村产购销基地;打造拳头,引进移动式冷藏库、分级分拣、二维码追溯认证、冷链运输等现代化设备,确保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拳头农产品;激活劲头,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政策奖补等形式,构建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挖掘大数据源头,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达成合作关系,精准对接省外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合作协议;抢占新媒体山头,在快手、抖音等社交媒体开设胜花村扶贫产品销售账号,在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湖南电台等主流媒体推介提升产品知名度。

坚持育才聚才,激发动力提信心。农村和农民之所以穷,主要是穷在没文化、没知识、没技能。为打消村民不愿种植、不会种植等种种顾虑,驻村工作队采取扶贫与扶智扶志、“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培养一批有见识、有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定期在农民夜校开展技术培训,走家入户开夜话会。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博士团、湖南省农科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专家前来开展农技培训。选派村组干部、贫困户代表到省内外学习培训。每年年终村里召开总结表彰会,对脱贫示范户、热心公益奖、好婆媳等11类人进行奖励。今年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首届苗族鼓舞培训班、中式烹调师(厨师)培训班。

坚持党建引领,选好配强带头人。胜花村精准扶贫能够短期内成效彰显,首要原因在于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动。三年来,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工作队三任队长和五名队员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仗接着一仗打,常年奔波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创造性开展了“5+”党建活动(“党建+扶贫”“党支部+党小组”“书记党课+党员党课”“党员大会+群众工作会”“农民夜校+胜花夜话”)。党建活动开展后,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村民慢慢心连心、心贴心,不到一年时间完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摘帽。今年村支两委换届,驻村工作队培养的后备干部麻红花、龙炳珍均回村干事创业,分别担任支部书记、副主任。村干部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胜花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一去不复返,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中共凤凰县委办公室

作者:中共凤凰县委办公室

编辑:龙珍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