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民族社团为校园注入“源头活水”
2022-03-23 11:35:51 字号:

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民族社团为校园注入“源头活水”



图片25.jpg

打苗鼓。


图片26.jpg

习苗文。

图片27.jpg

织苗绣。

凤凰新闻网3月23日讯(通讯员 蒋东升)识苗文,唱苗歌,吹唢呐,打苗鼓,织苗绣………每周三、五,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段,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各民族社团“人气爆棚”,热闹非凡。孩子们放下书本,离开课桌,放飞自由梦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走班式选择社团服务,增强个人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助力健康快乐成长。

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生源大多来自麻冲、落潮井等乡镇各偏远的纯苗族村寨。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低,控掇保生难度大,这一重担压在校领导班子身上,干系重,责任大。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留住适龄学生按时就学,让学生享受不一样的教育,实现特色育人的目标,2017年秋学期,学校经过学情调研,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出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音乐、美术等18种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实践类社团课程,以此拓展学生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心。

今年春,该校以双减为契机,添“料”不减量,提质不增负,适时启动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新设唢呐、苗歌苗文、苗绣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族社团,丰富社团种类,让孩子们圆了青春梦,也为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献力。

“相传苗鼓为苗族祖先蚩尤所创,千百年来,历经无数苗族先辈们的努力,由起初简单的几种发展成已成熟的60多种打法。现在教师团队正积极深入研究,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反复修改招式,早日实现思源版迎宾团队鼓舞,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释放青春活力。”龙秋凤说。

“社团日”出彩的课程不单单只是苗鼓声声,苗文苗歌也是孩子们的不二首选。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后,经个人申请,同事举荐,行政会研究通过,龙琴仙有幸成为苗文苗歌社团中的一员。“苗族孩子的生活里大多是口口相传的苗话,对于苗文,孩子们知之甚少。”龙琴仙谈到目前的现状,甚是担忧。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苗文字,她通过教授苗歌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首新《苗家儿女喜上学》,质朴纯真,充满积极向上,展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好少年歌曲应运而生。

“这首歌曲是在小学恩师创作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添加思源“因子”,是一首具有思源特色的《苗家儿女喜上学》。”龙琴仙介绍。希望通过培训好现有的40个学员,将这40颗火种,在全校铺展开来,让更多学生爱上苗歌,习好苗文。

苗绣,也是非遗文化中的一员。苗绣社团自开班以来,深受许多苗小妹喜爱。笔者走进教室,孩子们正在课桌前埋头穿针引线,巧做手工。在洁白布衣上,勾画出自己中意的思源牛、卓越虎、聪明猴、加油鸭、冰墩墩、雪容融等绣品。阳光从窗角斜射进来,与孩子们的创作神态连成一片,俨然一幅绝美的人物水彩画。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族文化进校园以来,相关特色社团活动有序蓬勃发展,孩子们沉浸在多彩而有温度的课程里,插上梦之翅膀,为青春理想起航。

来源:思源实验学校

作者:蒋东升

编辑:黄玉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