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2月3日讯(通讯员 邓思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于国家发展,犹如灵魂之于躯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核心,更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必备要素。国家综合实力的进阶,本质上依赖于科技的全面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创新变革。
以人才引领,构筑创新发展的智力基石。“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各级党政部门需在 “引才”“育才”“用才”“留才” 四大维度协同发力,助力专业人才心无旁骛地投身专业领域。“引才” 乃首要前提,需精准聚焦需求,创新引才模式,搭建广阔平台,广纳贤才。“育才” 是根基所在,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理论与实践 “双轨并行”,深化 “政校企” 多元合作交流,精心培育人才。“用才” 为关键环节,要丰富人才评价体系,创新考核形式,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的最优方案,充分发挥人才价值。而 “留才” 才是彰显实力之举,需以最大诚意给予人才优厚待遇与保障,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构建完善的人才奖励制度,使人才不仅引得进、用得好,更能留得住、留得久,让人才这一 “关键变量” 成功转化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 “最大增量”,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腾飞持续赋能。
以创新精神,点燃科技进步燎原之火。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道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这需要我们在摸索中前行,不断研究与探索。于个体而言,要深刻领悟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深远意义,提升自身站位,传承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航天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敢于付诸实践,将追求卓越的理念融入每一项工作细节,以个人的点滴光芒汇聚成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浩瀚星河。而各级党政部门也肩负重任,需结合地区特色优势,达成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的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创新各环节的全链条体制机制,在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稳固根基、发扬长处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从而确保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控于己手。
以成果转化,激活产业升级强劲引擎。科技成果若仅停留在实验室或理论层面,便无法释放其真正的价值与潜力。这一转化过程犹如一场接力赛,需要多方携手共进。高校与科研机构应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对接,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与行业痛点,使科研成果从一开始就具备明确的应用导向。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力量,要加大对研发投入的力度,提高自身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通过建立内部创新孵化平台、与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等方式,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政府则需在其中扮演好 “引导者” 与 “服务者” 的角色,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降低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同时,搭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与共享,让科技成果能够迅速找到 “婆家”,实现从 “书架” 到 “货架” 的跨越,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来源:县委组织部
作者:邓思怡
编辑:龙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