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凤凰县箭道坪第二小学:非遗劳动教育启新篇 楼顶蓼蓝种植播种民族团结“种子”
2025-07-14 16:07:45 字号:

凤凰县箭道坪第二小学:非遗劳动教育启新篇   楼顶蓼蓝种植播种民族团结“种子”

凤凰新闻网7月14日讯(通讯员  熊倩  田卿)在民族地区教育创新浪潮中,凤凰县箭道坪第二小学以“非遗+劳动教育”为突破口,正式启动“种蓝·传艺·铸魂”项目。目前,项目第一阶段——楼顶蓼蓝种植已全面展开,120平方米的“空中蓝田”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课堂。

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楼楼顶空间,打造生态种植基地。师生共同参与土壤改良、箱体搭建与排水系统设计,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首批种植的蓼蓝、板蓝根幼苗已破土而出,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象征着文化传承的生机与希望。“我们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照顾这些蓼蓝苗,每天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五年级学生杨雨欣兴奋地说。项目中,学生不仅学习植物养护知识,更通过劳动实践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为后续制靛工艺奠定情感基础。

种植阶段深度融入学科教学,形成“劳动+科学+文化”育人模式:科学课:观察蓼蓝生长周期,记录温度、湿度对叶片的影响;数学课:计算种植箱面积、测量植株间距;美术课:撰写《蓼蓝日记》,用文字记录劳动感悟;道德与法治课:结合“中华民族一家亲”,探讨蓝染技艺在各民族中的传播历史。“蓼蓝的叶子会变魔术,以后能变成蓝色的布!”学生吴万松在科学课上惊叹道。教师通过实物展示与故事讲述,引导学生理解蓝染技艺如何跨越地域与民族,成为中华文化共有的记忆符号。

目前,蓼蓝幼苗长势良好,预计两个月后进入收割期。学校将同步筹备制靛工坊建设,计划邀请各民族学生代表参与染料制作,通过“一株蓝草到一块蓝布”的完整链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该校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用这片‘空中蓝田’,种下文化的根、劳动的本、团结的情,为民族地区教育探索一条‘以文化人’的新路。”

来源:凤凰县箭道坪第二小学

作者:熊倩 田卿

编辑:黄文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