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匠心传承千年味,凤凰腊香飘四方——探访湘西凤凰县传统腊味制作技艺
2025-03-25 16:11:23 字号:

匠心传承千年味,凤凰腊香飘四方——探访湘西凤凰县传统腊味制作技艺

凤凰新闻网3月25日讯(记者  黄文渊  周思言)3月25日,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凤凰县南侠腊味非遗工坊里探访传统腊味制作技艺。

加工厂的负责人钱坤,看起来高大又健硕,他热情又专业的给我们做了仔细的解读。

“做腊味,需要等待合适的时间”,钱坤说。

在湘西的大山里,每年冬月,空气中便弥漫着一缕缕松木熏烤的香气。这里的老街巷弄、吊脚楼旁,一串串色泽油亮、肌理分明的腊肉、腊肠、腊鸭悬挂在檐下,构成了一幅烟火气十足的民俗画卷。这些腊味不仅是凤凰人年节餐桌上的灵魂,更承载着千百年来的饮食智慧与乡土情怀。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推进,凤凰传统腊味制作技艺在匠人们的坚守与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一张飘香全国的文化名片。

腊味是自然与时间的馈赠。凤凰腊味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湘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山高林密、湿气深重,当地人为了保存肉类,逐渐摸索出以盐腌、烟熏、风干为核心的腊味制作技艺。这一传统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并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交融,形成了独具风味的“凤凰腊味体系”。

“腊味是山与人的对话。”钱坤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凤凰腊味制作的精髓在于“遵古法、顺天时”:每年冬至后,选用当地散养的土猪,以食盐、花椒等天然香料腌制,再以松柏枝、茶树枝、橘皮、等混合木材,掺上大米慢火熏烤十五天以上。松香渗入肉质,茶木祛除腥气,橘皮增添果香,最终成就腊味独特的“烟熏韵、草木香”。

在钱坤的非遗工坊里,我们见到了挂于特制熏房内的腊肠,烟雾缭绕中,油脂滴落发出“滋滋”声响。“火候是关键,需要添柴控温,离不得人,也急不得。”钱坤说,“现在有些地方用机器加速熏制,但我们坚持手工,因为只有时间才能让味道沉淀。”

一双手守护一方味。钱坤的师傅是他的母亲,母亲做了一辈子腊味,做出的味道,消费者公认的好吃。“这门手艺的传承并不容易,年轻人嫌苦,旺季时要通宵守着熏房,手上常年沾着盐和烟灰。但腊味是有灵性的,机器替代不了人对温度和香气的感知。”他的母亲坦言。

钱坤开始并不热爱,原是生活所迫,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做腊味的匠人。

2015年,他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为了治疗费用,他跟随母亲学起了手艺,开始在朋友圈和熟人间卖产品,随着回头客越来越多,他们办了加工厂,批量生产。

2024年,在他的非遗工坊前,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纵身跳进河里救了一个落水的3岁女童。

2005到2007,他是一名在役军人。

钱坤,胸中有乾坤,心中有大爱,他是坚韧的,也是勇敢的,更是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他用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提供了不断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坚守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现在,在我们的直播间,新粉问老粉我家的腊味好不好吃,老粉经常替我回答,只要你会生火,只要你会炒菜,下锅了就都好吃。”钱坤说。

如今,这股跨越千年的腊香,正从凤凰的吊脚楼飘向更远的地方。它用最质朴的方式告诉世界:真正的匠心,不在喧嚣的流水线上,而在寂静山林间那一缕袅袅升起的炊烟里。

来源:凤凰新闻网

作者:黄 文渊 周思言

编辑:黄文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