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现场

盛装参加活动的苗族阿姐

颁奖现场

拔河比赛

盛装游行

精彩的文艺演出

抢鸡抢鸭,满载而归
凤凰新闻网10月28日讯(通讯员 严慧芳)秋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28日(农历九月初八),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同福苗寨宾朋云集,欢声雷动。湘黔边区数万名苗族同胞与八方游客齐聚于此,共同见证腊尔山台地第三届“迎重阳 庆丰收”文化节的华彩启幕。这不仅仅是一场节庆,更是腊尔山镇三年来砥砺前行,探索“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集中检阅。
文化之魂:盛装银饰里的千年回响
节日的腊尔山,是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来自周边镇村的盛装队伍,汇成一条银光闪烁的长河。他们身着世代相传的民族盛装,头戴精工银冠,项佩层层银圈,沿村寨道路款款而行。阳光下,队伍宛如一条蜿蜒的银色游龙,环佩叮当之声如山泉轻响,与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交织,谱成一曲有形、有声、有情的民族赞歌。
开幕式上,《母亲是中华》的铿锵腰鼓擂响了家国情怀。随后,一曲《相约腊尔山》唱出了苗乡的深情邀约,《国学礼赞》的稚嫩舞步传承着文明薪火,《九月九的酒》的酣畅舞步演绎着重阳欢愉……每一个节目都从泥土中生长,在时代中绽放,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艺术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台下如潮的掌声。
产业之实:从田间到舌尖的丰饶滋味
与舞台的绚烂相呼应的,是展区里扑面而来的丰收气息与人间烟火。农特产品展区人头攒动,米豆腐的嫩滑、绿豆面的爽口、油香粑粑的酥糯,每一种风味都承载着腊尔山最地道的风土人情。颗粒饱满的腊尔山大米、香气袭人的吊瓜子、醇厚甘冽的包谷烧、清甜爽口的米酒等特产琳琅满目,尽显这片土地的丰饶。
更令人流连的,是银饰的熠熠生辉、苗绣的繁复灵动、苗服的图腾华美。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技艺展示,更是苗乡千年文化的生动表达。游客在此,既能大饱口福,也能将这份独特的“腊尔山礼物”带回家,让苗乡的情谊与祝福跨越山海,绵延长存。
活力之风:汗水与欢笑中的精神风貌
节日的活力,不仅在观赏,更在参与。当歌舞暂歇,文化广场旋即化为力量的赛场。十五支来自腊尔山镇各村寨的代表队精神抖擞,在拔河比赛中勠力同心,声声“加油!拉!用力!”的呐喊,是村寨凝聚力与荣誉感的最直接体现。经过激烈角逐,腊尔山镇叭苟村、追高来村、的贺村、板拉村夺得前四,叭苟村的勇士们摘得最后的桂冠,竹竿上红绸挂着的鸭子,成为胜利最鲜活生动的注脚。
拔河赛的汗水未干,“追鸡抢鸭”的狂欢又将欢乐推向新的高潮。作为腊尔山九月九当之无愧的“主角”,上百只鸡鸭的登场引爆全场。手持体验券的苗族同胞和游客们各显身手,欢笑声、惊呼声与家禽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充满乡土气息与生命张力的欢乐画卷,展现了腊尔山人民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融合之路:三年耕耘绘就振兴新图景
本届文化节,是腊尔山台地“迎重阳 庆丰收”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节庆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而其背后,是腊尔山镇面貌的深刻变迁。镇区主街道“白改黑”全面完工,自来水管网通达千家万户,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村寨寨,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为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展道路上,腊尔山镇坚持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双轮驱动。优质稻、吊瓜、烟叶、黄金茶等特色产业的稳步发展,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经济根基;而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系统研究与创新传承,则为发展注入了灵魂。
如今,“九月九”重阳节在此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丰收的庆典与文化的根脉,更是腊尔山以文化力驱动发展、以凝聚力共建家园的生动写照。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以农稳民的振兴之路,正在苗岭深处稳步延伸,让这片土地的精神家园历久弥新,发展前景愈发广阔。
来源:凤凰县腊尔山镇
作者:严慧芳
编辑:黄文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