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凤凰县委组织部:莫让“佛系”迷雾遮住双眼
2025-11-19 09:56:55 字号:

凤凰新闻网11月19日讯(通讯员  田湘军)当前,在部分青年干部中悄然滋生了一种“佛系”心态:面对任务“等一等”,碰到矛盾“放一放”,遇到难题“缓一缓”,美其名曰“积累经验”,实则缺乏闯劲、不敢担当。群众反映的问题在“流程”中空转,基层发展的机遇在“观望”中流失,青春本应迸发的活力在“守成”中消磨。这种“不推不动、不喊不跑”的状态,看似“稳重”,实则消解了青年干部的锐气,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待,必须及时纠偏、坚决扭转。

要筑牢“思想基”,从“被动干”转为“主动闯”。青年干部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思想上的“温差”会导致行动上的“落差”。部分青年干部把“佛系”当作“通透”,把“躺平”视为“洒脱”,根源在于理想信念不够牢固、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奋斗精神有所减退。他们满足于“完成工作”,而不是“干出精彩”,这与新时代对青年干部的要求格格不入。要破除这种心态,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补钙壮骨”。要强化理论武装,引导青年干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干事是天职、担当是使命”的责任意识。要用榜样力量激荡青春,让黄文秀、李夏等新时代青年楷模的形象深入人心,激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同时,要加强案例警示教育,让那些因“混日子”“躺平”而掉队的反面典型成为清醒剂。通过持续的思想引导,帮助青年干部校准成长航向,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告别“佛系”,争当奔涌的“后浪”。

要优化“指挥棒”,以“实绩论”取代“印象分”。考核评价是青年干部成长的“风向标”。如果考核不能精准识别谁是“真奋斗”、谁是“假勤奋”,甚至让“会来事的”比“会干事的”更吃香,就会挫伤实干者的积极性。必须改革优化针对青年干部的考核机制,坚决破除“重过程轻结果、重显绩轻潜绩”的倾向。要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将“攻坚克难参与度”“服务群众满意度”“创新突破贡献度”等体现担当和能力的指标作为评价硬核。建立“青年干部成长档案”,全程记录其在关键任务、吃劲岗位上的现实表现,让“老黄牛”不吃亏,让“表演者”没市场。要强化结果运用,畅通“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通道,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青年干部,要大胆使用、及时奖励;对习惯于“只占位不担责”“只出勤不出力”的,要坚决提醒、果断调整,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要提升“硬本领”,让“挑重担”替代“不敢接”。“心有余而力不足”是部分青年干部“不敢为”的重要原因。面对复杂局面和崭新课题,存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导致“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帮助青年干部走出能力困境,必须为其赋能强技,锻造能担重任的“铁肩膀”。要实施“青年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围绕基层治理、群众工作、应急处突、数字赋能等短板,开展“订单式”“靶向式”培训,提升专业化能力。要坚持“火线练兵”,有计划地把青年干部放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上去“墩苗壮骨”,让他们在直面矛盾、解决难题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完善“导师传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与青年干部结对,传授工作经验、指导方法路径,帮助其缩短适应期、加快成长步伐。通过持续的“充电赋能”和一线的“淬火成钢”,让青年干部逐步从“本领恐慌”走向“自信从容”,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总而言之,驱散青年干部群体的“佛系”迷雾,点燃他们担当作为的青春引擎,需要组织上既严格要求又真诚关爱,既压担子也搭梯子,做到思想上引路、机制上激励、能力上赋能。唯有如此,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干部,让他们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

来源:凤凰县委组织部

作者:田湘军

编辑:黄文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