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11月19日讯(通讯员 滕文欣)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铸魂工程”,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战斗力与党组织的凝聚力。然而当前,部分地区的党员教育却陷入“大水漫灌”的困境,成为制约教育质效的突出瓶颈。内容上“上下一般粗”,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年轻干部与老党员共用一套教材,全然不顾岗位需求差异;形式上“单向灌输”,宣讲照本宣科、课堂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与体验感;评估上“重痕轻效”,以笔记厚度、参会次数论英雄,对党员是否学深悟透、能否学以致用漠不关心。这种粗放式教育背离了党员成长规律,亟待以“精准思维”破局,通过靶向施策让党员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精准“画像”,锚定需求靶向。党员教育要精准,首先要摸清党员“底数”。脱离实际的教育必然是“无的放矢”,唯有精准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知识盲区与能力短板,才能让教育内容贴合需求。各地党组织应摒弃“拍脑袋”定内容的做法,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个别访谈+集体研判”的方式,建立党员教育需求数据库。针对机关党员,重点收集政策解读、履职能力提升等需求;针对农村党员,聚焦乡村振兴、致富技能等关切;针对年轻党员,侧重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等方向。同时动态更新需求信息,按“岗位类型、年龄层次、成长阶段”对党员精准归类,为后续“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提供坚实依据,避免教育内容与党员需求“两张皮”。
精准“配餐”,优化内容形式。如果说精准画像是前提,那么精准配餐就是核心。要打破“一套教材用到底”的固化模式,围绕不同群体需求打造“差异化课程菜单”。对机关党员,开设政策解读专班、业务能力实训营,提升服务群众的硬本领;对农村党员,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组织致富带头人经验分享,传授实用种植养殖技术与乡村治理方法;对老党员,采用“送学上门+红色故事汇”的形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强化党性修养。同时创新教育形式,摒弃“填鸭式”宣讲,推广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案例研讨等互动模式,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打造线上学习阵地,让教育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精准“考评”,强化实效导向。“考什么、怎么考”直接决定党员教育的“风向标”,唯有破除“重痕迹轻实效”的考评误区,才能倒逼党员真学真用。要构建“学、用、评”一体化考评机制,将“软指标”转化为“硬约束”。考评内容上,不仅要看理论测试成绩、学习笔记质量,更要将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纳入核心指标,重点考察党员是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比如机关党员的办事效率、农村党员的带富成效等。考评方式上,采用“日常督查+季度评估+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服务对象评价等第三方意见,避免“自说自话”。对考评优秀的党员予以表彰激励,对成效不佳的及时“补课”,让党员教育从“完成任务”向“取得实效”转变。
党员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从“大水漫灌”到“精准灌溉”,本质上是从“形式导向”向“实效导向”的转变。唯有牢牢抓住精准画像、精准配餐、精准考评三个关键环节,靶向发力、持续用力,才能让党员教育真正成为锻造合格党员的“大熔炉”,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在精准教育中汲取养分、成长成才,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凤凰县委组织部
作者:滕文欣
编辑:黄文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