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新闻网11月25日讯(通讯员 廖德星 田梦媛)晨光初照,虹桥社区已活力涌动,志愿者清楼道除杂障,“网格三长”带登记簿查隐患,调解室里田伯伯以家常话解邻里心结……2025年,这片烟火热土以党建为魂铸根基、网格为基强服务、自治为翼聚民心,打破治理壁垒,在环境整治、民生保障、安全防控中实现“党建红”与“民生暖”深度交融,织就平安幸福网,淬炼出“矛盾少、治安好、人心齐”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党建领航,聚合力激活治理新动能。
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关键在党建引领。虹桥社区始终以党组织为核心枢纽,精心打造“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三长参与、居民协商”的四维服务体系,将散落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为破解治理中专业力量不足、资源整合不畅等难题,社区积极构建“多方联动”机制,横向整合小区物业、城市管理执法中队、社区警务室等多方力量,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解”的治理格局。今年3月,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充电桩不足、居民私拉电线充电的安全隐患,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三长提供建议,物业负责场地规划,城管和警务室协助现场管控,仅用15天就完成3处集中充电桩安装,解决了200余户居民的充电难题。截至目前,社区通过该模式累计服务居民超4000人次,协商解决停车位规划、管网改造、安装护栏等民生问题300余件,辖区实现连续五年“零刑事案件、零越级上访、零电信诈骗、零未成年人性侵、零吸毒人员复吸”。
网格筑基,强末梢筑牢服务主阵地。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要靠精细化的网格来打通。虹桥社区根据人口规模、地理布局、楼院结构等实际情况,科学划分12个网格,细分36个微网格,创新推行“网格长+街巷长+楼栋长”的“三长”治理体系,46名“三长”全部由热心居民、党员骨干担任,成为扎根基层的“民情观察员”“矛盾调解员”“服务代办员”。
今年秋季开展的“消防敲门行动”中,“三长”们的身影活跃在各个楼栋。楼栋长姚小翠在走访独居老人张奶奶家时,发现床头摆放着老旧插线板,还连接着多个电器,立即拿出消防宣传单耐心讲解风险,随后联系物业电工上门更换新插线板。“姚妹子比亲闺女还细心!”张奶奶的夸赞道出了居民的心声。此次行动中,46名“三长”与社区干部携手,累计走访居民2300余户,排查整改电气老化、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127处,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网格治理的优势更体现在对民生诉求的快速响应上。今年5月,街巷长涂兴珍在日常巡查中,接到多位居民反映小区夜间车辆乱停乱放,甚至占用消防通道。她第一时间在网格微信群收集意见,自发组织12名居民志愿者组成“停车劝导队”,每天晚高峰在小区出入口和重点路段值守,同时将问题反馈给社区,推动建立“业主自治+物业管控”的停车管理机制。如今,小区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居民停车井然有序。“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治理模式,让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
自治聚心,汇众智激活治理源动力。
基层治理的活力,源于居民的广泛参与。虹桥社区打破“社区干、居民看”的传统模式,通过搭建自治平台、培育自治队伍、创新激励机制,让居民真正成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检察院退休干部田伯伯的“唠嗑调解法”家喻户晓。遇到邻里因噪音、装修等问题产生矛盾,他总是先拉家常拉近距离,再摆事实讲道理,用“接地气”的方式化解纠纷。去年以来,田伯伯累计成功调解矛盾57起,调解成功率达98%。
在田伯伯的带动下,社区培育成立“五老乡贤志愿调解队”,吸纳退休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15名骨干成员,形成“专业+草根”的调解矩阵。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社区创新推出“积分存折”互助平台,居民参与治安巡查、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可积累积分,积分可兑换家政服务、生活用品或社区活动名额。居民田仁改凭借参与社区义务巡逻和卫生清理积累的积分,兑换了食用盐等生活必需品,逢人就说:“参与志愿服务既能帮别人,还能得实惠,一举两得!”目前,“积分存折”已吸引1000余人次参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从晨光中的志愿服务,到深夜里的安全巡查;从矛盾调解室的暖心唠嗑,到议事厅里的畅所欲言,虹桥社区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治理细节,让“党建红、民生暖、平安稳、人心齐”的社区图景愈发清晰。未来,虹桥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基、以民为本、以治为要,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持续发力。
来源:沱江镇虹桥社区
作者:廖德星 田梦媛
编辑:黄文渊
